深圳民间组织管理勇于创新 |
发布时间: 2013/2/12 22:25:36 被阅览数: 3209 次 来源:未知 |
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深圳商报合办 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 【本报讯】(记者郑英)“我经常来深圳,也一直很关注深圳民间组织的发展!”在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挂牌成立之际,我国民间组织发展研究的权威专家、清华大学NGO研究所所长 深圳民间组织发展全国领先 “总的来说,深圳民间组织这些年来的发展有特点,工作做得不错!”王名对深圳并不陌生,对深圳的民间组织有着深刻印象。王名表示,“深圳行业协会这些年的整体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无论是其发挥的作用、影响,以及内部治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来看都有很重要的作用,而且很有特点。这和深圳市政府在2004年成立‘行业协会服务署’所发挥的作用密切相关。” 王名认为深圳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发展很快,在公益性社团的构建、发展等运作模式上,都给其他地方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深圳的社区基层类民间组织也是有特点的。”王名表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伴随城市社区自治和政府职能的转型,深圳社区基层民间组织在公共服务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此外,深圳的各种志愿服务组织也很活跃。 王名表示,具有深圳特色的民间组织发展和深圳在民间组织管理体制上的探索和创新密不可分。深圳在现行的民间组织管理的法律体制框架之内,试图突破双重管理体制,试图找到突破双重管理体制的一个切入点,在这方面做了很重要的探索。 深圳勇敢创新善于探索 王名强调,深圳的探索包括了积极有效的两个步骤:第一步,在2004年成立了行业协会服务署,选择行业协会这样一种特殊类别的民间组织,通过新的机构设置来探索整合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能,即把原来的分散在各个不同业务主管单位的相应职能整合到一个统一的业务主管单位——行业协会服务署中来,这是一个寓意深远、积极大胆的有益探索。事实表明,将业务主管单位的职能统一到行业协会服务署,一方面在培育发展民间组织方面迈出了更大的步伐,政府职能的转变可以走得更快更好,行业协会的发展可以有更加有利的政策环境和制度保证,并得到许多来自政府方面的有力支持;另一方面,在对民间组织的监督管理方面也增强了力度,提高了水平,统一了步调,并通过人力和资源的保障使得监督管理得到有效的落实。因此深圳迈出的第一步是成功的。 王名指出,这次深圳把行业协会服务署和民间组织的登记管理机关整合到一起,则是在第一步基础上迈出的新的、重要的一步。这一次的探索非同寻常,“它实际上是在一种特殊类别的民间组织上,探索将原有的双重管理体制转变成为一个统一的管理体制。”王名强调说:“它的创新意义就在于:从前是双重管理,经过这一次的体制整合以后,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统一的、一元的管理体制了,这是一个质的飞跃。而且是一种巧妙的创新:一方面在形式和职能上还是遵循了现行法规所规定的双重管理的原则,但在机构设置和体制上却实现了统一登记、统一监管的新的制度安排。”王名表达了对深圳这一做法的积极肯定。 探索转型可借鉴国外经验 目前,组建成立的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的探索迎来了好时机,王名认为:一是目前国家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特别把社会组织作为和谐社会的一种组织力量,深圳的民间组织管理的体制创新迎来了政治、社会形势等方面好机遇;二是深圳在民间组织管理体制改革的发展程度经过前期行业协会服务署积累的经验,形成了比较好的条件。 王名表示,深圳的这种探索没有先例可循,这是从双重体制往另外一种模式的转变,这种体制的转型是没有过的;此次改革是部门之间的行政权力整合,就也是一种探索,涉及到两个不同部门,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改革双重管理体制把原有的体制建立新的监管体制上的尝试。 他认为,探索转型运作首先面临的问题就是加强监管的问题,以前的做法是从准入口以及年检方面切入的身份管理,现在要从原有的身份管理转到行为管理,即是民间组织的合法和违法不是看它的身份,而是看它的作为,通过一种动态的制度来规范和监管。这就要求民间组织管理部门要有很强的管理能力,要通过多种可以交替使用的手段,形成相应的制度规范,当中要有刚性的规定而不仅仅是指导性的,通过摸索新的管理形式和手段,包括借鉴国外的管理模式,规范民间组织的发展。 王名建议,要在政府多个层面进行探索,如何让民间组织参与进来。如英国政府通过与民间组织合作,把政府部门的工作过渡给民间组织。这方面,政府部门应该打开合作之门,对资源进行更为合理的配置,如通过卫生、教育、农村发展等方面形成与民间组织加强合作的框架,从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让更多的民间组织参与,同时在政府预算方面也充分考虑采取购买方式给予资金扶持,政府通过评估等方式来对民间组织的参与进行监管等。
|
相关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