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城市林业绿量大增,但是在绿化成果保护中鼠害仍是潜在威胁。 一、城市林木鼠害发生特点 新疆属于典型大陆干旱性气候,城市多座落于绿洲边缘,半是戈壁砾石,半是农田,与其绿地系统特点相适应的害鼠种类较多,以农业区小家鼠、荒漠沙鼠类和戈壁跳鼠类为主,对城市林业尤其人工幼林构成巨大危害。 栖息在林区的害鼠大量取食树木种子,咬食幼树根系,特别是冬春季节,啃食树皮,呈现“环剥”状,造成树木大量畸形或死亡。城市林木害鼠最喜食的林木以银杏、山桃、榆叶梅、沙枣、白榆、樟子松、梨、苹果、桃、杏、葡萄等为主,对5年生以下幼树、幼苗危害最严重。 二、城市林木鼠类的习性 鼠类是啮齿动物,主要是草食性动物,以禾本科、莎草科和杂草中优良的草为食。挖掘、穴居是鼠类的习性,挖洞往往会切断、损伤植物根系,破坏地表植被,严重影响草地景观。鼠类食性变化是由于环境条件、季节变化所确定的,许多鼠类在秋末到初春大量取食林木幼树。 三、城市林木鼠类的防治技术 l.合理配置树种 根据害鼠对不同树种的喜食程度,在不同的立地条件下配置害鼠喜食树种,以保证提供一定的食源,比如害鼠喜食沙枣种实,可配置沙枣树,尤其在城市生态林中要配置。人工林内的灌木、草本植物、鼠类、天敌间存在着互相制约、相互依存的复杂关系。如果灌木(乔木)生长茂密,低层的草本植物生长稀疏,以植物为食的鼠类数量相对较低,不利于猛禽天敌对鼠类的捕食;灌木(乔木)密度过低,地表草本植物茂盛,以植物为食的鼠类数量相对较高,对幼树啃食危害就大,同时也利于猛禽天敌的捕食。夏季在种植设计时,要保留一定密度的灌木林刷于鼠类生栖,减缓对人工林幼树的危害。同时,要通过食物链协调天敌与鼠类间、鼠类与食源间、植物环境与天敌间的相互关系,使它们相互平衡,和谐发展。 2.林木保护措施 城市林木树种中,银杏、榆叶梅、山桃、樟子松、白榆等绿化树种最易被啃食,尤其在害鼠大发生年份里,使用涂防啃剂、捆绑防啃网法,可起到有效的保护作用。 害鼠数量大爆发年份,还可采取物理器械灭鼠方法,常用鼠夹、粘鼠板、鼠笼及电子捕鼠器进行捕鼠,这些方法灭鼠直接,利于天敌的生栖和繁衍。 3.天敌保护 首先停止使用广谱化学杀鼠剂。天敌因缺乏食物,必然取食中毒害鼠,致使死亡,使生态系统食物链受到破坏。鼠害生育能力强,种群恢复迅速,而天敌恢复缓慢,往往易造成鼠害频繁发生的局面。 其次,招引、饲养天敌。经过调查,城市僻静的庭院树木、公园密林及城市生态密林中栖息着大量的猫头鹰、隼类等鼠类天敌,设置适于栖息和孵化的人工巢箱,保护好天敌的栖息环境,对恢复天敌种群非常重要,同时,还可人工饲养天敌和释放天敌。 4.药剂灭鼠 ①C型肉毒梭菌素 是嗜神经毒剂,它可以阻滞胆碱能神经末梢释放乙酰胆碱,致使肌肉麻痹。中毒症状出现时间与毒素摄人量正相关。因此,C型肉毒梭菌素配制成适口性能好的饵料,不间断投放供害鼠取食,害鼠3-6小时出现症状,食欲废绝,口鼻流血,行动不稳,全身麻痹、瘫软,2-4天死亡,死亡时躯体坏死腐烂。该药剂对人、畜比较安全,无残留,无二次中毒,常温下易分解,对环境无污染。C型肉毒梭菌素是目前大力推广的控制林木和荒漠林鼠害的一种生物药剂,在我市已使用多年,效果明显。 ②不育剂 是降低害鼠的出生率,控制害鼠数量的有效措施。不育个体停止繁殖可降低种群的生育率。实践证明,在春季鼠害繁殖高峰期之前使用不育剂,能使害鼠种群数量维持在较低水平。目前,推广使用的MG--复合不育剂,效果较好。 ③化学药剂 科学使用化学药剂灭鼠,可快速降低害鼠种群数量,尤其在大发生年份里,采取必要的化学药剂防治,可控制危害程度,减轻损失。化学药剂的种类很多,急性胃毒杀鼠剂速效,杀伤力强,但易产生二次中毒,被天敌及家猫食用后,可引起死亡,同时害鼠易产生抗性,对生态环境和社会安全构成威胁,如毒鼠强类已严禁使用。缓效杀鼠剂中以溴敌隆为代表的二代抗凝血杀鼠剂,其毒理作用是降低血液的凝固能力,使血管壁变脆。采用适口性好的毒饵,通过害鼠连续不断取食,使毒效持久积累,达到有效毒力,最后中毒死亡。溴敌隆相对人、畜安全,是目前广为使用的化学药剂杀鼠剂。 5.选择最佳时机 一般早春鼠类开始繁殖前后是灭鼠的大好时机,可以压低繁殖基数,降低年平均鼠密度;早春食源较少,鼠类活动频繁,也有利于灭鼠。当鼠害大发生过程中,为保护植物应紧急灭鼠。秋冬灭鼠对以种子为食的鼠类有很好的杀灭作用,同时保护冬季果树、林木免遭危害。 6.灭鼠措施的选择 从灭鼠对策的发展上看,宜提倡综合治理的方法,应该从生物与环境关系的整体出发,本着预防为主的指导思想,安全、有效、经济、简便的原则,因地制宜,合理利用生物、物理、化学措施。如在害鼠低数量时以生态、生物手段和营林措施为主,通过恶化鼠类食源和栖息条件、保护天敌等来抑制其种群数量的增长;在害鼠数量较高时,可适当辅以物理防治方法;特别严重时,再采取化学杀灭的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