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南宁市白蚁防治所与世界银行正式签约,成为世行“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项目”在中国首批5个试点城市之一。白蚁防治试点工作的开展,将为南宁市白蚁防治工作带入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代。
南宁为蚁害高发区
在中国各省份白蚁危害的排行榜中,广西排名第二,仅次于云南省,南宁市由此成了白蚁危害高发区。南宁市白蚁防治所的研究资料显示,生活在南宁的白蚁种类有140多种。
南宁之所以是白蚁的高发区,这与南宁的气候条件有密切的关系。南宁地处亚热带,雨水、温度等自然条相当适合白蚁种类的生长和繁殖。而城市的快速发展,让城市成为白蚁生活的天堂。
专家介绍,自然条件下的物种之所以能够保持平衡,是因为不同物种之间会有天敌,而生活在城市里的白蚁没有天敌的威胁,再加上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居大量使用木质材料,而这正是白蚁最喜欢的食物,白蚁便呈几何级数爆发。
白蚁不喜欢生活在阳光下,独钟情于黑暗。而正是由于白蚁的这一特点,白蚁的出入不太被人注意,当发现白蚁已经是危害发生后。
据专家介绍,白蚁的危害率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达到80%。也正是从那里起,南宁市开始了白蚁危害的调查,1998年开始规定新建房屋必须进行白蚁的预防工作,此后白蚁的危害得到有效的控制和下降。
试点工作开展正当时
据了解,当前对白蚁的防治,是在建筑物新建之初,在其周围撒下防白蚁化学制剂,建立一道化学屏障,当白蚁靠近建筑物时,因嗅到化学制剂的味道而自动离开。而对没有做好白蚁预防的建筑物,只能是发现白蚁存在时,通过喷洒化学制剂把白蚁杀死。
但是建筑物的化学屏障有效期为15年,超过这一时限,化学制剂的药效会降低和分解,从而起不到预防作用。从1998年至今的时间,已经接近化学制剂有效期的期限,重新防治白蚁危害提上日程。按老一套方法建立新屏障,必须在房子周围开挖。金钱和人力大量消耗不算,开挖已经不太可能,房子周围已经硬化,并且地下可能埋有大量的管道。
从白蚁防治的发展趋势上看,现在最新的理论是既防白蚁危害的发生,又少用化学物质。专家认为,化学物质在使用过程中有一定的毒性,还有残留,影响环境。新的科研方向,除了化学制剂,还包括物理、监控的手段来防治,通过安装监控系统,及时发现,并集中进行处理。
世界环境基金组织“中国白蚁防治氯丹灭蚁灵替代项目”正是代表目前防治白蚁的最新技术。项目突出的特点是,在建筑物周围埋下白蚁监测仪,当白蚁靠近建筑物时,最先到达监测仪并在监测仪里筑巢繁殖,工作人员只要对监测仪进行检查,就能把生活在监测仪里的白蚁集中杀死,从而起到用药最少、防蚁灭蚁效果最佳的作用。
试点工作的开展,恰好为南宁市日渐逼近的白蚁防治找到新的解决方法。
普及还须立法推进
据介绍,该项目目前只停留在技术的理论层面,至于具体的实施效果如何,还必须进行长时间的试验。为此世界环境基金组织在全球选择不同的城市对该项目进行试点,中国首批进入试点的城市共有5个,南宁有幸成为其中之一。
选择南宁作为项目的试点城市,除了工作人员为争取项目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前期准备工作,还有两个重要的原因让世行选择了南宁。其一,南宁是白蚁危害的高发区,选择南宁作为试点有普遍意义;其二,南宁市白蚁防治所作为白蚁的专业科研单位,不管是团队力量还是科研实力,均在国内排名靠前,有实力完成世界环境基金组织的项目。
按合约规定,南宁市试点的面积为74万平方米,目前南宁市已经选好试点的具体单位。记者了解到,试点地点具备了普遍性,既有新城区又有老城区,既有商住小区又有事业单位,既有连排别墅又有高层建筑。
由于环境和条件的不同,项目在试点过程中也会遇到不同的问题,怎么样才能起到最佳的试点效应,这是试点工作必须要解决的问题。南宁市白蚁防治所技术人员目前已经找出监测仪的不足:首先,监测仪容量太小,所存放的木材可能在半个月内就会被白蚁吃光,而监测时间为一年三到四次,木材太少会影响监测效果;其次,监测仪没有金属标志,一旦监测仪被埋太深或太久,无法通过金属探测器到找到,达不到监测作用。如何改进监测仪,是南宁市开展试点工作后所面临的首要任务。
相关人士认为,白蚁防治替代项目在南宁的试点,具备了里程碑式的划时代意义,不仅减少白蚁对人类的危害,又能够尽量保护环境,一举两得。该人士乐观估计,试点将会取得圆满成功,至于将来的示范普及,还须通过立法等层面的工作,才能推广和应用。